当前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不仅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引,同时也对教育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输出平台,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更好地供给各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运用科技知识可以高效地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技转化成为强有力的生产力,其中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这个转型过程突出了人才在科技与生产力转换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以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对科技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而多元的需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着重于创新,推动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进而促进了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毕业生,为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和技能人才。
新质生产力是高职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生产装备、新工艺层出不穷。而新质生产力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使得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不但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实验场地等教学资源,而且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学习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动力,促进高职院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以及教学手段等,不断满足新素质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新质生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数智素养的培养。在新质量的生产力环境中,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软”发展更加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不再是以单纯的技术人才培养为主,而是可以将现代技术运用到现代高端和高端设备中去的新型人才。因此促使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智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不断培养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运用到新的领域的技术人才,不断加快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升级,从而在未来的学生职业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为使新质生产力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起到更好的赋能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确立“互联网+”的思想,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建设。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新质量生产力的演化态势相适应。比如,为保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新技术的运用,必须重视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同时,在对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需要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动态的调整与优化,保证了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既可以为现代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又可以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继续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动向和人才需求进行预判,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有关的专业进行提前布局,为行业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思维与实际能力的人才。此外,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教学设施、课程设置进行定期评价,以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从多个方面对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评价不理想的专业,适时地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提升专业的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使新质生产力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起到更好的赋能作用,要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构建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把产教融合的思想融入职业教育系统之中,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前沿技术的人才。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合作,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保证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同时,要对高职院校的教材进行定期评价与修订,使其具有时效性、实用性。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企业实例,使学员对企业的实际应用情景有了较深的了解,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新质生产力人才。与此同时,要定期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掌握新兴行业所需的人才,以便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新质量生产力的现实需要相匹配。此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及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不断培养具有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员,通过增加实习的机会,让学员在实习过程中获得职业技能,增强其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此外,要进一步增加对相关地区的职业教育投资,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通过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远程教育和网上课程等途径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为使新质生产力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起到更好的赋能作用,要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的、高级的、革命性的生产力形态,它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结构维度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主动的调整,使其具有更好的特性。一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把“类型”作为规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出发点,要对新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密切关注由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经济形态的变化,真正实现技术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把培育新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使命,让他们成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要不断提高跨领域的融合性和独特性。要真正促进职普融合、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逐步实现跨专业、跨产业、跨地区的发展。通过新型的跨层次职业教育,发挥乘数效应,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敢于跳出传统的道路,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需求,自觉地转变为特色办学和多元化办学,对办学模式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安排和规划,让自身能够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优势。
为使新质生产力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起到更好的赋能作用,要持续提高“双师素质”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专业的老师应该有相关工作经历或实际经历,并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确保高职学院的老师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师,既要具备教学能力,又要具备技术动手能力。这是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益,以及适应新时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对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和实习的形式,特别是通过有规律地岗位培训,积极参与各种岗位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职业技能提升等,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迅速掌握教学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同时,职业学校应该对想要参加在职培训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实行带薪培训政策,在训练或进修的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促进和鼓励他们继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此外,要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建立职称评定制度,鼓励教师主动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为使新质生产力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起到更好的赋能作用,要建立终身学习和灵活的就业保障体系。职业教育是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终身教育系统,应该采取弹性的学制和学习方法,将学校教育和专业培训结合起来,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平台,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要在“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合作就业”方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采用订单培养等方式,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同时,大力支持工学交替、校中厂等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培训机构的发展,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搭建职业普转通的渠道,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制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要组织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新型的综合性高中、特色高中进行开发,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对学校进行分类,对职业教育进行优化,疏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通道。此外,应建立一个公平的就业保障机制,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同等弹性的工作环境与提升机会,消除职务提升过程中的不平等,为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各类人才平等就业,建立起一座桥梁。并且在薪酬体系上,要坚持“才能导向”原则,为各类岗位人员提供比较合理的薪酬待遇,激发学生选择现代职业教育的热情等。
(孔令海,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2024年度职业教育课题“新质生产力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SZ24B30)、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专项基金项目“新质生产力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体系研究”(WHDHSZZX2024118)
室内外温差50℃是怎样的体验? 一股强冷空气近期侵袭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23日当地最低气温跌至零下34摄氏度,非常接近历史同期低温极值。“极寒”之下,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运行,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详细】
老有所养 期盼更舒心 2018年,在“老有所养”这个重要民生领域,全国层面会有哪些新行动?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详细】